《中国青年》:今年大学毕业生总人数预计达756万,有“史上更、更、更难就业季”之称。“千万学生抢饭碗”,成为新闻聚焦的话题。从你身处的行业和领域来看,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如何?是需求萎缩,还是求才若渴?
胡敏:随着应届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肯定是越来越激烈。不过从行业发展角度讲,留学与语言培训行业目前还属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比如我们就非常欢迎应届毕业生来奋斗、来打拼,目前我们员工当中50%以上是90后。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能够感到就业市场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具体表现就是,一些基础性层级有越来越多比较好的学校和专业的学生应聘,很多应届研究生也愿意放下身段向原来本科生投放比较集中的辅助类岗位提出申请。
而且,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我们许多岗位往往有不少出国留学回来的“海归”来应聘,所以客观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国际国内应届毕业生都有很大就业压力,这个现象我理解为是全球性的。
《中国青年》:在您看来,什么样的人才会就业难,什么样的人才一点儿也不难?反而是猎头“虎视眈眈”,老板三顾茅庐?
胡敏:大学生就业难是不是伪命题,我不好说。但我相信一句话“难者不会,会者不难”。“难”是因为许多学生在上学期间没有为就业做准备,或者准备不充分,一旦面临毕业,大家都慌了手脚,想抄近路,但最终无法找到满意工作。
根据权威机构去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报告,有54%的应届毕业生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有1/3以上的人会在半年内离职。这些数据说明至少大部分应届毕业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有1/3的工作机会被浪费掉了。因为离职的1/3还要重新找工作,而之前他们占据了相应的岗位,则意味着有同样数量的学生无法获得这个工作机会。
对于进入大学就以就业为目标、以终为始、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科学规划、并且成功落实的人,就业其实很容易。我们石家庄学校的校长刘易斯,她是一个1986年的女生,在目前许多机构重男轻女的招聘观之下,本来可能是弱势群体。但她从大学起就开始接触培训行业,考上研究生之后又给本科学生上了不少成人英语课程,同时又在努力争取参加各种学术和社会活动的机会。比如说她曾经利用假期到美国实习工作了一段时间。所以,虽然以应届毕业生身份进入新航道,但是实际上是一个在培训行业多年、有着国际视野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成熟员工。经过考察和培养,入职不满一年就被派往石家庄担任校长,并且在不到三年时间就把石家庄学校的业绩和口碑都做成了当地,最近又被我们任命兼任北京优加青少项目校长。像这种应聘毕业生,有多少新航道愿意高薪聘用多少,因为这种提前规划不仅仅是一个有效率的职业行为,更是一种成功的习惯,有这种习惯的人在任何机构都会成功。
《中国青年》:都说这是个“拼爹”的时代。你在招聘时,看重这些“王冠”么?一个90后,身上具备哪些特质,让他(她)能超越所有的先天不足,骄傲地站在职场舞台上?
胡敏:我们在招聘时从来不看重应届毕业生的特殊社会背景,因为这些背景对于一个在市场中求生存的机构而言,没有多少价值。我们只关注毕业生本人在应聘时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能力和习惯。
在招聘90后时,我们首先会看重他的德行,这个是机构很难培训和改变的,而且一个人的德行如果有问题,那他的能力越大,对机构的破坏力和对其他人的负面影响越大。
其次,我们会看他能不能吃苦。想要在职场上取得成功必须得能吃苦,这种吃苦既有工作当中的,也有生活当中的。《中国青年》曾经刊登过我写的《我人生的桶金》,文章里提及小时候挑土赚钱的故事,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体现。新航道欢迎愿意奋斗的人加入我们,而不能吃苦、不打算奋斗的人,哪怕已经取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最终也会无法保住这份工作。
第三,我们会看他是不是有真才实学,是不是能够达到岗位的要求,任何机构都会拒绝只会夸夸其谈的人。几年前我接触过一个应届毕业生,面试时他告诉我,可以把其他机构里面所谓的授课一字不差背下来,并且要当场表演给我看。我说:“这个不着急,给你一张纸,先把作文写了。”后来招聘人员去他答题的教室收卷子,发现人已经溜走了,纸上歪歪斜斜写了几句英文,里面还有不少错误。一个德行上没有问题、愿意吃苦、有真本事的人,完全可以赤手空拳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中国青年》:以您接触和了解的90后而言,与上一辈人相比,他们/她们身上有哪些优点和优势?又存在哪些要努力的方向?
胡敏:90后身上的优势和弱点好像一张纸的两面,是互为依存的。
我感觉相对我们这一代,90后更看重结果。我们这一代相信只要事情做好了,结果自然会达到;事情做漂亮了,钱自然会赚到。但90后则是“我想赚到这笔钱”,之后再去考虑具体做哪些事情去赚到。好的方面就是他们更倾向于结果导向,目标比较清晰,行动直接,不纠结;不好的就是有时不计后果,虽然达到了目标,但却没有意识到可能伤害了其他人的利益。
另外,90后更加自我一些。我们这一代大多数人都是把事业放在首位,但是90后很多时候在事业与个人感受出现矛盾时,会更多地考虑个人感觉。这个观念好的地方是他们开始真正把工作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生活的全部,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不好的地方就是在工作当中有时会因为过于关注个人感觉而将团队利益和目标放在次要的位置上,这也是有些主管会抱怨90后在工作当中表现得缺乏责任感的原因。
还有,90后思维非常活跃,这对于现在日益需要更多、更新、更多创意的社会和机构而言都是好事,甚至能够带动潮流。但是,这个特点也同时表现在工作选择上,短时间内不断跳槽,把应该用于从业的精力放在择业上,阻碍了职业竞争力的迅速形成。有不少应届生跳来跳去,成了“万金油”,似乎什么都能做,但又什么都没做好。
《中国青年》:情商、智商、逆商、创商……媒体和社会学家,对竞争社会人才所需的品质,进行赋能。未来社会,能适应变革的人才,需要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胡敏:我觉得有三种核心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
种是情商。我们擅长的专业是取得竞争优势的武器,情商则是能够很好控制和运用这一武器的武功。情商高的人能够感知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也能够随时随地让与他接触的人——无论是客户、领导、同事、下属——感觉到舒服。当一个人可以在困难面前坚强,在诱惑面前坚定,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那他一定会更容易成功。
第二种是相关能力。尤其是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现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要与世界发生链接,链接得越广阔,你提供价值的机会就越大,要想成功链接必须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而专业技能是获得社会认可和各项机会最重要的因素,你通过沟通与世界链接了,但是一定是通过专业技能为世界和他人提供价值。学习能力是深化专业技能和扩展知识体系的必备,这个世界在变,技能和知识更新速度都很快,不学习,原来的优势很快就会被形势干掉,学习是跟上时代的办法。
第三种是保持身心健康。大家不要小看健康体魄和阳光心态在竞争社会当中的作用,没有这些,是根本无法应付高强度的工作和随之带来的心理压力的。
《中国青年》:不就业,我们创业。大学生张天一卖米粉,马佳佳卖情趣用品……在中关村,在全国各地,毕业就创业,蔚然成风。有一个好项目,拉一个团队,融资、烧钱,上演着各种剧目。其中,有精彩的时代秀,也有折戟沉沙黯然收场。作为一个创业12年的老师与前辈,您对他们有哪些建议与提醒?
胡敏:首先,要创业,就要想清楚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必须是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必须是能够为社会、为他人创造价值,而不是一开始只想着赚钱发财。只想赚钱的创业一般都走不太远。
其次,发现自己的梦想,要实现这个梦想,就需要专注。要一直埋头苦干,在自己的道路上快速前行,其他风景再精彩,与我们无关。用一根针的力量,努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决定性突破和压倒性优势。要想创业成功,就要经得起诱惑,要专注。如果一天到晚东想西想,想得天花乱坠,然后迷失方向,这是最可怕的。
第三,就是要坚持。在做事业的里面,最难做的就是坚持,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在困难面前一定要坚持。我们进入任何一个领域都不可能是空白的,你不会是个,里面早就有一群有才华的人开始做了。在跟这些人竞争时就只有死磕,对方克服不了的困难,你一定要克服;对方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一定要想办法解决。你不一定是这个行业里面最聪明的,但一定要做那个能够在诱惑面前不放弃的。困难干掉一批,诱惑拐走一批,那么创业成功的路上就不拥挤了。
(胡敏老师,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旗下新航道集团,在全国设立50余所分校,日前获得2016腾讯教育盛典“综合实力集团”奖)
>>更多精彩可关注青岛新航道官网
【本文标签】:
【责任编辑】:青岛新航道小编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